image source:travel taipei
垦丁、六合、大鲁阁与文创夜市
先引用一段2017年的报导「垦丁国家公园境内景点总人数,相较去年同期的344万多人,今年只有211万多人,大减132万8700多人,可说是雪崩式下跌」1 ,加上垦丁大街消费金额偏高,住宿金额也不低,在寻求雪崩式下跌原因时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,长期引发民众批评与讨论。
image source:Picbear
一路北上来到了高雄六合夜市,因为工作、演讲关系,时常来到六合夜市观察,整体消费情况确实冷清许多,在陆客高峰期拍整条夜市大街,满满的都是人潮,夹杂着浓厚乡音的对谈,一堆人买了食物就坐在中间的桌子板凳上聊开了起来。时至今日,无论是平日还是假日,都可以高速滑滑板车,整个冷清的气氛让人不胜唏嘘。
来到了台中的大鲁阁时代广场,爬到了11层享用「蓝象廷泰锅」,绕了一圈,整个11层就只有两家餐厅,感觉非常宽敞与气魄,仔细一看还有几个店面是关起来,铁门上写着「新柜即将登场Coming soon敬请期待」,只是不知道下一次登场是何年何月?
一路逛下去,并不会像是北部百货公司有点拥挤,摊位不会太杂乱让人有舒适的感觉,只是特色店家比较有限,与其他地区的shopping mall差别不大,一样有Uniqlo、无印良品、大创百货、生活工场等,这些店家应该是以当地居民为主要客群,因为对於北部人的我,北部到处都是这种店家,根本不会吸引我来逛,一路搭着手扶梯,很快就到了一楼并离开回饭店,准备隔日的演讲。
image source:YouTube
来到了北部,2011年气魄登场的新庄辅大花园夜市,曾创下单日来客数2万人的高人气业绩,号称北台湾最大夜市,但随着特色摊位有限,交通也不是那麽方便,人气逐渐下滑,2018年5月宣布暂时停业;另一个更短命的夜市则是位於板桥的「新北文创观光夜市」,就在距离笔者家不远,也去逛过几次,因为吃的东西没什麽特色,附近又已经有一个老夜市,隔年2017年5月也是惨淡落幕。
七大元凶是真的元凶吗?
前几天看到许多朋友转分享一篇远见「七大元凶掀歇业海啸 台湾老板高喊:不玩了」2的文章 ,从我看到分享的次数与点赞数来观察,这一篇应该受到大家的认同,在满是娃娃机、墙壁涂鸦的街头中,似乎感受到实体店面的迅速衰退,不仔细感受,还以为这就是美国破产的底特律城。
整篇文章看完後,猛然也认同文章中的见解,但仔细一推敲,真的元凶是这些吗?还是所谓的元凶只是外显的现象呢?经过这几天的思考,加上过去对於台湾各地、日本的实地考察,还有多年数据分析累积的经验,笔者也列出几点原因来与本文进行比较,以下先将远见本篇文章的七点原因列表,并附上笔者的一些看法,其中蓝色代表有不同看法:
还有哪些元凶?
笔者认为这篇文章蒐集资料广泛,惟尚有一些深层的元凶没有被挖掘出来,稍嫌可惜,笔者尝试着用接龙的方式往下写:
原因8:高房价使得消费能力降低
近期部分区域的房价虽有回跌,但只是从台北市每坪150万跌到100万,相较於以前的40万元仍是属於高档。就算是便宜的新北市、桃园市,常见价位也是25万元起跳,这也是近年来20坪至35坪小宅当道的主因,若是想买位於新庄副都心重划区的新大楼,35坪加个车位大约也要1,600万元上下,虽然贷款利率不高,但是每月摊还下来的金额,对於年轻双薪夫妻来说还是相当沉重。
如下,房价持续高档,买了房子的朋友自然会缩衣节食,许多民众在假日逛个街、买买衣服也收敛许多,休闲文化及教育消费的支出占比也在近年来逐渐下降7。
原因9:小岛旅游、同质性高、欠缺刺激性产品
小岛观光的同质性高,夜市卖的东西很雷同,大资本世代,连锁企业兴起,每个shopping mall都是差不多的店,手机、电脑等科技产品也已经有点无趣,逛街缺乏兴奋感;於是乎近几年来大家拼命往国外跑,至少不同的语言、景色、文化冲击都是新的刺激,依据交通部观光局统计资料,国人出国人口从2009年的814万人,2017年已经达到1,565万人;其中成长最大的应该是日本,赴日人数从2009年的111万人,2017年已经达到462万人。
原因10:消费人口逐渐变老
战後婴儿潮因为从困苦的环境中成长,比较节省守财,当这批占比极高的长辈逐渐迈向65岁以上,消费金额将逐步减少,尤其是人活得愈来愈久,为了避免老了没钱,更加深不敢花钱的原因,尤其是近年来年金改革风潮,使得原本稳定的退休金变得不稳定,花钱更加地精打细算;此外,因为经济发展的演变,许多资产主要集中在战後婴儿潮这一个世代中,若是这一个世代消费减少,自然影响整体市场消费。
原因11:宅生活的形成
电影「一级玩家」中,描述着许多人的生活环境拥挤恶劣,於是透过虚拟实境进入另外一个游戏世界,享受无尽宽广的空间,有机会成为另外一个世界的霸主,成为一个最主要的消费圈。
在捷运上常常看乘客拿着手机在玩什麽,发现很多都在玩线上游戏,只要一张床、一张椅子,甚至於是坐在公园的一个小角落,加上快速的网路,提振精神的可乐或菸酒,就能够渡过快乐的一天。这种生活消费金额不高,对於收入有限的年轻世代来说,是一项不错的消费选择。
此外,网路手机也是新的社交平台,当你跑到卖场去逛街,看到辣妹、帅哥不敢攀谈,逛了半年的街还是交不到朋友。然而,在宅生活的世界中,只要进入游戏平台、脸书就可以与许多好朋友联系,虽然不是实体接触,但却是更紧密的24小时无中断联系,所以现在的shopping mall必须透过特色餐厅吸引人潮并顺便逛街,改变过去逛街为主、顺便用餐的型态。换言之,因为电商、网路宅生活的崛起,也已改变许多人的消费型态。
结论
我们该如何应对?以下提出几点想法,供大家参考:
第一, 避开商用不动产的投资,尤其是非主战场的店面。
第二, 专注老人产业,如何让老人生活更便利、身体更健康、住得更舒服、医疗更有效,都将是未来世代的产业重心所在。
第三, 依据地区性特色改变产品内容:像是日本就常推出京都限定、福冈限定的产品,对於消费者是非常吸引人的行销手段。因此,一样的产品一定要加上地区特色,说一些背景小故事,让消费者融入情境,而不会怎麽逛街都是遇到那些连锁大厂商。
第四, 切记一窝蜂:少了创意自然容易一窝蜂,最近的夹娃娃店,使得许多地区感觉好像只剩下夹娃娃、餐厅,以及少数逛街的店;因此,如果一窝蜂投资在夹娃娃机,饭店、商场,一开始还有人潮,久了也是养蚊子而已。
第五, 发展长照型的机器人,解决未来缺乏长照劳动人口的世代。
第六, 人口依旧会往都市化集中,使得都市的房价、房租还是一大问题,因此透过发展「重点副都心」,让人口能够有效分散,避免房地产支出过高,排挤其他项目的支出。
写了这麽多,透过数据的分析,趋势是可以预见,既然能预见就可以解决一些还能处理的问题,至於有些无法改变的趋势,身为这一个世代的我们,也只是挺身咬牙、彼此互助地撑过去。
[1] 垦丁荣光不再!游客锐减百万 网友这样看…
[2] 七大元凶掀歇业海啸 台湾老板高喊:不玩了
[3]在高雄火车站附近的小旅店,空间虽然不大,但又是宵夜又是晚餐,平日价格才1,300元,而且类似的饭店比比皆是。这是当年陆客狂增的後遗症,许多旅馆饭店、游览车都一窝蜂的增加,随着政策转变,自然供需失衡。
[4]不只是劳动人口外移,许多优秀的学生也愿意选择大陆、香港等地学校就读,甚至於近期的惠台措施都会产生极大的磁吸效应。
[5]未来人工智慧、机器人或许能填补这一块空缺。
[6] 105年国人赴海外工作人数统计结果
[7] 106年家庭收支报告,第十四表 – 家庭消费支出结构按消费型态分析
全球时事变化莫测,火速追踪大数聚FB,给你不一样的角度观点
追踪大数聚